百合的种植技术和栽培方法

内容摘要1、种植时间百合的种植时间通常选择在秋季或春季。秋季种植一般在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进行,即在土壤封冻之前。此时栽植的种球在当年不会发芽,而是在土壤中越冬,待到次年春季,它们会更早地发芽、出苗、开花和现蕾,植株生长也更为旺盛。在有灌溉条件或

1、种植时间

百合的种植时间通常选择在秋季或春季。秋季种植一般在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进行,即在土壤封冻之前。此时栽植的种球在当年不会发芽,而是在土壤中越冬,待到次年春季,它们会更早地发芽、出苗、开花和现蕾,植株生长也更为旺盛。在有灌溉条件或年降水量适中的地区,土壤墒情良好时,通常会选择秋栽;反之,如果灌溉条件有限或土壤墒情不佳,则更适合选择春栽。

2、选地

食用百合种植地块应与豆类、小麦、马铃薯等作物进行3年以上的轮作。理想的茬口安排有两种:一种是麦类—马铃薯—豆类—百合;另一种是马铃薯—豆类—麦类—百合。旱田种植应选择坡度不超过5°的地块,而水田种植则需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且肥力充足的地块。

3、选种

应选用一、二级种球。理想的种球标准是单个种球重量在20-30克之间,高度为3.5-4.5厘米,横径宽3.0-4.0厘米。

4、整地施肥

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进行深翻土地,深度一般在25厘米以上。食用百合是喜肥作物,且在地里生长周期长达3年,因此耕地前需施足基肥。建议每亩施用3-4吨优质农家肥、100千克腐熟油渣、25-30千克过磷酸钙。将肥料拌匀后全面铺撒,耕翻入土,或者在耕地后再施肥浅犁,耙平整地,待播种。

5、栽植方法及密度

采用平畦等行距栽培,人工或机械按行距25-30厘米开沟,沟深10-12厘米。将种球按株距15厘米摆放在沟内,覆土厚度6-7厘米。每亩用种量约300-400千克,保苗1.6万-1.7万株。

6、田间管理技术

(1)苗期管理

查苗补苗:在田间操作时要小心,避免损伤发育中的芽苗。一旦发现茎秆折损或种球腐烂,应尽早补栽,以提高成苗率。

追肥及中耕除草:百合是多年生作物,大田栽培需3年时间。随着生长,茎秆逐渐粗壮,地下鳞茎逐年增大,对养分的需求也逐年增加,因此追肥至关重要。在种植后的第2、第3年春季,土壤解冻后、百合返青前,在行间撒施2 - 3吨优质农家肥、20千克复合肥、15千克磷酸二铵。追肥后需中耕2-3次。

灌溉:在有灌溉条件的地区,百合苗齐后可根据土壤墒情轻浇一次水,浇水后待土壤稍干时进行中耕。

(2)成株期管理

摘除花蕾:摘除花蕾可以抑制生殖生长,促进营养生长,减少养分消耗。当花台伸出顶端2-3厘米时进行摘蕾,选择晴天上午操作,利于伤口愈合。由于各植株现蕾时间不一,摘蕾需多次进行,间隔2-3天检查一次。

松土除草:雨后或灌溉后,土壤易板结并滋生杂草,应及时松土除草。百合根际处的杂草需人工拔除,确保田间无杂草。

防治病虫害:百合生长季易感染多种病虫害,应及时进行防治。

(3)花谢到入冬前管理

喷洒对症农药:此阶段植株易感染立枯病、软腐病,易发生蚜虫危害,需对症喷洒药剂,早防早治。

合理灌溉和叶面追肥:若遇干旱高温无雨,可根据土壤墒情轻灌一次水。同时,用0.2%磷酸二氢钾加0.3%-0.5%尿素,或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加少许硼酸(每千克水加约2克)进行叶面喷施,促进植株生长,推迟早衰枯死。

7、越冬管理

当百合茎叶枯黄变干,植株地上部分枯萎时,清除干枯茎叶,有利于来年萌发新茎叶,同时保持地面清洁,便于田间操作。将地埂上的土铲下来压在百合上,增加茎秆部土壤厚度,促进多结种球。利用冬季农闲时间,均匀撒施有机肥料,并耙平整地,有利于保墒和促进翌年百合生长。

8、收获

秋采在10月上中旬收获百合,当气温降至12℃以下,鳞茎不再增重,基本达到成品百合质量标准时进行收获。春采在3月中下旬收获百合。用铁锨铲挖,深至鳞茎底部,以防损伤鳞茎,顺行依次挖取。挖出的百合需除去枯萎茎叶,摘下小鳞茎种球,擦净泥土,剪短须根至1厘米,分级后贮藏待售。一般用一级种球繁殖3年后,在收获成品百合的同时,每亩可收获约可供下年栽植大田的种球和半亩的三级种球。

综上就是百合的种植技术和栽培要点介绍,百合有很多品种,大家可以根据当地环境条件选择适合的品种进行种植。

关于百合的种植技术和栽培方法的精彩图文、热门评论,您可能对惠农网以下推荐的内容感兴趣,欢迎阅读。

 
举报 收藏 打赏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