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养殖上市公司预计2024年扭亏为盈

内容摘要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040090)本报记者 邬霁霞日前,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披露的2024年业绩快报显示,公司去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049.06亿元,同比增长16.66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040090)


本报记者 邬霁霞

日前,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披露的2024年业绩快报显示,公司去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049.06亿元,同比增长16.6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2.45亿元,同比扭亏为盈。公司表示,2024年成功实现扭亏为盈,主要得益于公司肉猪销量同比增长,销售价格同比上升,生猪养殖业务利润同比大幅上升。

价格回升是主因

此前,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牧原股份”)、天邦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T天邦”)、罗牛山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罗牛山”)、湖南新五丰股份有限公司、乐山巨星农牧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神农农业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生猪养殖上市公司先后披露了2024年业绩预告,这6家公司均预计2024年将扭亏为盈。

尽管东瑞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预计2024年未能扭亏,但其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去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800.00万元至-7200.00万元,较上年同期5.16亿元的亏损额,亏损幅度明显收窄。公司表示,这得益于公司持续改善生产管理,叠加生猪价格较上年有所上涨。

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王刚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行业供需基本面来看,生猪价格的回升无疑是猪企盈利改善的关键变量。2024年5月份,生猪养殖行业边际利润由负转正;去年8月份,生猪价格攀升至年内高点,达到20.35元/千克,这一价格走势直接驱动了猪企利润表的改善;同时,在政策调控引导下,生猪产能结构得以优化调整,产能的合理去化有效改善了市场供需关系,为猪价反弹提供了基本面支撑。”

成本控制成效显著

除了价格回升,成本控制也是猪企实现盈利的核心要素。以牧原股份为例,2024年12月份,公司生猪养殖完全成本已降至13元/千克左右,相比年初的15.8元/千克,下降了2.8元/千克。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2024年,公司围绕机制创新、技术创新、疫病防控等方面发力,实现了养殖生产成绩的持续改善,全年的生猪养殖成本整体呈下降趋势。在不考虑饲料原材料价格波动的情况下,公司希望2025年可以阶段性达到12元/千克的成本目标。

ST天邦成本控制也成效显著。公开资料显示,ST天邦2024年第四季度育肥完全成本已下降至13.93元/千克,相比去年第一季度的16.72元/千克,下降了2.79元/千克。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未来将继续通过改善养殖效率、提升满负荷率、推进产能区域调整、优化出栏结构和出栏体重等途径进一步降本。在不考虑饲料原料价格波动的情况下,2025年育肥完全成本目标是进一步降至12.8元/千克以下。

此外,多家生猪养殖上市公司参与了套期保值操作,利用期货工具对冲饲料原料与生猪价格的大幅波动风险。2024年11月26日,牧原股份召开第四届董事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开展玉米、豆粕、生猪等商品期货套期保值业务,所需保证金和权利金最高占用额不超8亿元(不含实物交割款项),交易期限为202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罗牛山在2024年6月3日召开第十届董事会第十三次临时会议,审议通过开展生猪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的议案,同意公司及子公司开展相关业务,所需保证金和权利金最高占用额不超5000万元(不含实物交割款项),自审议通过之日起12个月内有效且可循环使用,并授权期货决策小组负责相关事宜。

广州眺远营销咨询公司董事长兼CEO高承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24年,生猪养殖上市公司业绩向好,不仅是企业自身精细化管理与战略调整的成果,也反映了行业在政策调控与市场机制双重作用下的深刻变革。未来,随着行业整体抗风险能力的持续增强,以及企业在成本控制、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不断创新,生猪养殖行业有望在稳定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蔡情)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收藏 打赏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