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科技2月22日消息,近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宣布,我国自主研发的临近空间宽域飞行器 鸣镝 系列(型号MD-22)已成功完成关键性飞行试验。
此次试验中, 鸣镝 飞行器的飞行速度突破了7倍音速(约8600公里/小时),并具备了 2小时内抵达全球任意地点 的卓越能力。
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标志着我国在高超声速技术领域已成功跻身世界前列,引发了飞行器爱好者的广泛关注与热议。
有节目深入揭秘了中国自主研发的临近空间宽域飞行器 鸣镝 。
据了解, 鸣镝 飞行器在距地面20至100公里的临近空间内运行,巧妙融合了高超声速气动设计与宽域变轨技术,使其能够在亚音速、超音速及高超声速之间实现无缝切换,从而彻底打破了传统飞行器对固定空域和速度的限制。
对此,中国科学院项目负责人表示: 鸣镝 飞行器的这一技术突破填补了航空与航天领域之间的衔接空白,为未来空天一体化作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 鸣镝 飞行器搭载了我国自主研发的超燃冲压发动机,即便在7倍音速的高速飞行状态下,该发动机仍能保持稳定推进。
这一技术创新成功跨越了 热障 (高速飞行导致的机体过热)与 黑障 (通信中断)两大技术难题。
军事专家指出, 鸣镝 飞行器的列装将极大提升我国的 区域拒止/反介入 能力。 鸣镝 飞行器在 速度-航程-精度 综合性能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具备穿透现有反导系统并实现 发现即摧毁 的能力。
除了国防领域的巨大价值外, 鸣镝 飞行器技术还为低成本卫星发射和载人亚轨道旅行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中国科学院团队透露,他们正在积极开发 鸣镝 飞行器的民用衍生型号,并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 北京至纽约90分钟直达 的商业航班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