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核电进入大规模建设高峰期

内容摘要    科技日报北京4月27日电 (记者吴叶凡 李禾)27日,中国核能行业协会2025春季核能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在北京举行。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国家核安全局局长董保同在发言中表示,我国核电进入大规模建设高峰期,已颁发建造许可证的机组31台,核

    科技日报北京4月27日电 (记者吴叶凡 李禾)27日,中国核能行业协会2025春季核能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在北京举行。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国家核安全局局长董保同在发言中表示,我国核电进入大规模建设高峰期,已颁发建造许可证的机组31台,核准待建机组13台,未来还将有新的机组核准,在建规模高于世界其他国家的在建规模总和。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轮值理事长杨长利介绍,截至目前,中国商运核电机组58台、装机容量6096万千瓦,核准在建机组44台,装机容量5235万千瓦,总规模升至世界第一。当天发布的《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5)》蓝皮书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在建机组装机容量连续18年保持全球第一,预计2030年前我国运行核电规模将成为世界第一。

    同时,不少与会人员也表示,我国核电产业发展也面临不少新挑战。

    董保同提到,高温气冷堆等四代堆具有先进的设计理念和较高的本质安全度,但作为全球首堆新堆,没有太多国际经验可供借鉴,技术成熟性、运行稳定性、经济竞争力都还面临不少难题,尚未跨越“摸石头过河”的发展瓶颈期。他认为要加强协同,全行业“同题共答”,在实践中摸索总结首堆新堆特性规律,推动首堆新堆跨过发展瓶颈期;也要积聚高校、企业等优势资源力量,攻克难点关键技术;还要强化政策支持保障,在新堆型的技术研发、示范项目建设等方面加大政策供给力度。他同时表示,监管部门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支持企业采用更具灵活性、针对性的核安全管理策略,尽快跨越发展瓶颈。

    如何在核电大规模建设高峰期确保建造高质量?董保同特别强调四个关键点:一要落实营运单位的主体责任。要构建严密的核安全责任体系,逐级细化落实各环节全链条责任,其中最核心是营运单位的主体责任。二要加快推进核电标准化设计。尽快固化华龙、国和等主力堆型设计,以标准化设计和批量化建设带动核电建设提质增效、安全性可靠性持续提升。面向未来大规模发展,要有主力堆型、形成主序列。这对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分重要,对实施高效的核安全监管、确保高水平核安全,同样至关重要。三要确保核电产业链供应链有高效运转质量保证体系。要以核电设备设计、制造、安装、无损检验每个环节的高质量,确保整个核电项目的高质量。四要着力强化高素质人才培养。核电大规模建设,人力资源不足是突出短板。尤其要加快焊接、无损检验等关键岗位人员培养,在核电批量化建设中打造一批高素质的核电建设核心队伍。

    在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方面,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刘敬说,“区域+集中”放射性废物处置场格局已初步形成,大大缓解核电快速发展对废物处置需求,基本实现中低放废物产生与处理的动态平衡,保障核电废物随时产生随时处理。同时,高水平放射性废物“北山”地下实验室建设正稳步推进,为高放废物的最终处置奠定基础。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