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祥
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时代背景下,青少年作为“数字原住民”,其数字媒介素养的培养已成为教育领域乃至整个社会亟待关注的重要课题。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孙婧副教授所著的《青少年数字媒介素养研究》,为读者深入剖析了青少年数字媒介素养的内涵、现状、教育实践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以纵向深入的历史维度为经,该书系统梳理数字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脉络,详细回顾了数字媒介素养教育从起源时的“保护主义”到如今注重批判性思维与媒介参与的发展历程,解读了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表现形式及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展现了其从萌芽到成熟的历史轨迹。
以横向广泛的比较维度为纬,该书全面剖析了不同课程设计模式的优劣长短。该书比较了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在数字媒介素养教育方面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评估方式,总结了各国在数字媒介素养教育中的优势与不足,如美国的批判性思维培养、英国的媒介语言与受众分析、加拿大的媒介解构能力等。这些横向比较不仅展示了国际前沿的教育理念与实践,还为我国数字媒介素养教育的本土化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借鉴与启示。
以立足现实的实证维度为基,该书深入探索了青少年数字媒介素养培养现状。作者通过大规模问卷调查与个案研究,深入分析了我国青少年学生数字媒介素养的现状,包括城乡差异、性别差异及不同年级学生的表现,揭示了我国青少年在数字媒介素养方面存在的信息辨别能力不足、媒介批判意识薄弱等问题。同时,该书还开发了科学的测评工具,为数字媒介素养教育的精准施策提供了数据支持,体现了研究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该书聚焦数字化社会发展趋势下的青少年数字媒介素养教育问题,精准剖析其中的症结所在,对于推进数字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与实践具有多重价值。
其一,它突破一维视角的系统研究价值。该书从历史、比较、现实等多个维度展开研究,综合运用理论思辨、事例比较、实证分析方法,不仅梳理了数字媒介素养的历史演变,构建了一个全面的理论框架,还通过国际比较和现实调研深度剖析并回应教育实践中的迫切需要,让读者得以从更全面的角度审视这一复杂的时代议题。
其二,理论与工具构建的学术创新价值。该书深入剖析了智媒时代背景下数字媒介素养的新内涵,创造性构建了包含获取与使用、理解与评估、创造与传播、安全与道德四个维度的本土化数字媒介素养评估框架与测评工具,为推动数字媒介素养教育研究深入开展奠定了有价值的理论基础并提供了工具支撑。
其三,多维度改进策略的实践指导价值。该书对数字媒介素养教育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入思考,从教育理念转变、课程体系构建,到教学方法创新、师资队伍建设以及评价体系的完善,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