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通院敖立:夯实网络智能体应用,加速通信网络智能跃升

内容摘要飞象网讯(易欢)当前,随着模型能力的增强,行业关注点正逐渐从单纯追求更大规模和更快训练速度转向如何更高效更经济的部署这些模型,以执行实际任务,以及如何让模型具备更强的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AIAgent已经突破了试验阶段,开始了大规模行业化

飞象网讯(易欢)当前,随着模型能力的增强,行业关注点正逐渐从单纯追求更大规模和更快训练速度转向如何更高效更经济的部署这些模型,以执行实际任务,以及如何让模型具备更强的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AIAgent已经突破了试验阶段,开始了大规模行业化应用,AI Agent规模化应用,标志着技术范式从工具赋能跃迁至自主智能体协作网络,催生了人机制工作生的新型生产形态。

在今天举办的“2025云网智联大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SNAI推委会主席敖立表示,自智网络作为AI与通信网络的深度融合,提供了通信、感知、计算、智能、大数据、安全等一体融合的新一代信息服务。一方面它通过AI技术赋能网络,推动了网络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改变了运维流程,实现了运维高效率和客户体验的提升;另一方面,自智网络也是网络助力AI发展的必然选择,使AI集群整体性能,强化推理效果,AI应用体验的关键保障。

过去几年,我国智算基础设施建设,AI智能化应用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推动了算力网络大幅提升了三大能力,第一是支撑了算力互联的大带宽、立体组网能力,连接算力枢纽和边缘算力中心的带宽已经达到了TB级。第二是支撑了算间互联高品质传输能力,智算互联对时延的要求低于10ms,并要求广域无损传输,零丢包,旨在避免重传,提升算效。第三是支撑用户入算网络自动化、智能化运维能力,要求网络具备按需弹性、敏捷建拆,故障自愈能力。

DeepSeek开源大模型打破了算力至上的传统认知,智算中心的发展从提升算力规模和带宽容量方向转向算网和计算优化并重发展,对算间跨域协同训练的需求有所降低,但是云边协同推理,大容量数据传输的诉求会持续上升,通过多级模型的推理,可以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调配,持续降低推理成本和缩短推理时间,也对网络提出了持续升级的需求。

对用户入算网络而言,开源大模型降低了行业用户的使用门槛,用户智算应用需求爆发,边缘节点部署轻量化模型,实时推理应用、复杂任务回传等推动入算需求提升。存算分离等应用出现,更加聚焦用户数据安全。面向新用户的入算需求,运营商持续探索任务式数据搬运等新模式,提升算力服务水平,降低了算力服务成本。总体而言,网络将持续向大带宽、低时延、立体灵活组网方向发展,解决智算中心间的互联需求,同时引入无损传输等技术,提升数据传输效率,同时通过按需弹性灵活敏捷的提供网络服务,提升了网络服务效率,满足用户差异化的入算需求。

敖立认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网络将成为提升AI集群整体性能、强化推理效果的关键。此外,他指出,目前通信行业是AI采用率最高的行业之一,为了更好的赋能业务发展,应对营收放缓、OPEX持续增长带来的挑战,全球运营商持续加大在AI、生成式AI上的投入,希望在运维运营营销服务以及业务交付三大方面节省近千亿美金。从2025年初产业洞察来看,各大运营商纷纷退出了基于AGENT的创新应用,中国电信基于700+AI小模型,叠加大模型,构建了故障、现场维护、网优方面的数字助手和智能化应用。中国移动基于一个多模态网络大模型、160+小模型标杆能力,孵化了13个AI大模型网络场景化应用。

谈及网络智能体的发展,敖立坦言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主要面临三方面挑战,在技术层面,需要解决网络多模态数据处理复杂问题,需要融合文本、时序数据、图数据机用户行为等多模态数据,智能体感知能力要求很高。跨域跨层多智能体场景下智能体间协同需求、协作机制很复杂。智能体交互机制需要解决,故障处理等场景需要高实时响应,但智能体依赖的AI推理决策缺乏可视化解释,敏感操作对网络安全带来一定风险。

在应用评估层面,当前的智能体主要集中在故障恩诊断、业务发放等场景,并且大多是单场景定制,泛化能力较差。产业上缺乏综合评估体系,难以量化评估智能体应用效能,不利于智能体复制推广。在生态培育层面,当前还面临着概念内涵未形成产业共识,现网应用仍以试验为主。规模商用部署进展缓慢,跨厂商互操作,智能体协同互通仍不明确等问题。

敖立表示,针对这些挑战,信通院愿意协同产业伙伴共同加快网络智能体技术研发及应用验证等工作,引导产业共识,加速标准制定,推动规模部署,激发产业活力。为此信通院持续深化自智网络领航者计划2.0,在2024年四大关键举措的基础上,新增了网络智能体测评体系建设,强化网络智能体技术研究和行业洞察,强化AI+网络相关产业政策研究,并通过以评促建,以促促用方式,开展网络智能体测评,引领自智网络面向L4高阶自智。

当前信通院初步形成了AI智能体评估体系,参考通用评估框架,构建了网络运维管理智能体评估框架,涵盖了网络运营管理专业的场景评估,后续将联合产业伙伴持续挖掘行业场景,完善评估框架体系,实现全流程的评估。

敖立透露,接下来重点推进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强化技术研究和产业洞察,构建覆盖网络运营、运维全生产流程,覆盖更多的高价值场景,更加综合通用的评估框架体系,该评估体系可以全面评估大模型驱动,强化学习AGENT,以及多智能体系统,支撑伦理合规、鲁棒安全、性能效率、基本功能等多方面的测试,并能够对专业场景覆盖度、推理逻辑链、自动化执行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

二是联合制定网络智能体测评标准和规范。优先面向产业共同关注的L4高价值场景制定评估标准。当前已经初步覆盖了IP网络变更、传输监控排障,家宽的业务开通等场景的智能体标准将在近期发布。待标准发布后,将面向全产业伙伴征集网络智能体案例,并开展测试认证,通过以测促用的方式推动网络智能体研发及应用成熟。

敖立透露,2025年,信通院将继续聚焦智能网络领航者计划20.三大目标,分批次推动产业活动和测评工作。上半年将完成2025年所有新立项团标的基线化,支撑新业务新场景的测试认证,并推动团体标准向行业标准转化。下半年将持续开展测评认证,包括服务体验和解决方案测评,以及网络智能体测评认证。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