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张越熙
中国互联网企业向“绿色思维”加速转型,正在探索更多元化的生态保护形式。如蚂蚁森林项目、菜鸟绿色行动、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清源行动”,为行业提供了“规模化环保参与”的新思路。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蚂蚁集团宣布已通过“蚂蚁森林”项目种下6亿棵树,并公布了项目最新数据,9年来通过项目已累计协议捐资40多亿元,6亿棵树中9成以上分布在“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地区,支持内蒙古、甘肃、河北、陕西、宁夏、新疆等13个省份的荒漠化治理和生态修复,已种下的6亿棵树,9成以上分布在“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地区。
该项目如何实现种树?用户在日常生活里通过绿色出行、减纸减塑、在线办事、循环利用等环境友好行为,就能积累“绿色能量”,在手机上申请种树。手机上种一棵,公益组织和专业机构就会推动对应在线下种一棵。
4月22日,封面新闻对话了来自内蒙古、陕西、河北等地的一线种树人。雷新光来自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哈什哈苏木,和当地很多群众一样,他也曾因沙漠侵袭家园不得已到外地谋生。2018年,雷新光回到了家乡,开始和乡亲们种植蚂蚁森林捐助的花棒——这种灌木耐旱耐寒,能根扎十米深的沙层,成片的花棒可固定沙丘、改善生态。
每年8月,种了花棒的沙丘上一片绿色,点缀着粉色小花。以前是沙子追着人跑,现在是花追着沙开 ,雷新光说他还牵头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带着当地老乡一起种植、管护林地,已种出花棒26000多亩。花棒平茬后不仅可加工饲料,还能采收花棒籽出售。每户平均每年可从合作社增收12000元,一些外出打工的村民,因环境改善有了奔头又回到了家乡。
雷新光种出的蚂蚁森林453号林“不止是花棒,梭梭树的根部可以接种肉苁蓉、柠条能够结籽、沙棘果可制成果汁、连翘既可泡茶还能入药……”,来自各地的种树人代表带来了蚂蚁森林产出的不同农产品,热情地请大家帮忙“带货”。记者了解到,据统计,项目在各地实施后,已累计创造了420多万人次劳动机会,捐给各地的40多亿资金中,已有6亿多元成为参与种植养护的老乡们的劳动补助。
“大家放心,你们手机上种多少,我们就在这种多少,一棵不少,棵棵种好”,河北丰宁的当地种树人高国江通过现场媒体感谢全国网友。河北省是京津生态环境支撑区,也是“三北”工程重点攻坚区,肩负着筑牢首都绿色生态屏障的重要使命。
业内人士评价,无论是用户通过步行、线上支付等低碳行为兑换虚拟能量,企业出资在荒漠化地区种真树的蚂蚁森林模式,还是用户选择“无需餐具”获得积分,兑换植树或环保权益、商家端推动包装减量的美团青山计划模式,还是模拟经营类小程序游戏,用户通过虚拟碳中和任务如垃圾分类、清洁能源学习环保知识的腾讯碳碳岛模式,这些将用户日常行为与实体环保直接挂钩的方式,推动了全民环保,重塑了公众对环保的认知,助力了生态修复,为中国“双碳”目标提供碳汇支持,也为行业提供技术赋能环保的范本,带动更多企业推出类似项目,形成绿色行动生态圈。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