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记者从教育部获悉,日前,教育部更新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年)》(以下简称《目录》),增列29种新专业。《目录》包含93个专业类、845种专业,进一步强化专业设置对国家战略急需和高质量发展的快速响应。
据介绍,教育部已正式确立本科专业目录年度更新发布机制。“我们实施本科专业目录年度更新发布机制,主要是为了更快更好地响应国家战略、市场需求和科技发展。最新发布的《目录》有845种专业,包括本次增设的29种新专业。在专业设置过程中,我们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为引领,推动专业交叉融合再出新。”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表示。
记者了解到,此次增设的29种新专业,充分体现国家战略、市场需求和科技发展牵引,在服务国家战略方面,增设了区域国别学、碳中和科学与工程、海洋科学与技术、健康与医疗保障等专业,面向科技发展前沿,增设了智能分子工程、医疗器械与装备工程、时空信息工程等专业,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增设了国际邮轮管理、航空运动等专业。同时,聚焦人工智能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增设人工智能教育、智能视听工程、数字戏剧等专业。
值得关注的是,为更快响应国家战略,教育部首次建立了战略急需专业超常设置机制。
上述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教育部不断优化专业设置管理,分类细化了高校申报增设专业的工作机制。“针对国家战略急需和新兴领域专业,建立超常设置机制。对于中央最新部署、高度关注的战略领域,开辟相关专业设置即时响应‘绿色通道’,突破集中申报时间限制,主动指导有条件、有基础的高校积极论证、筹设相关专业,集中资源和力量进行优先布局。比如,去年9月,在集中申报期之后,我们主动服务低空经济快速发展需要,指导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6所高校开展论证,超常增设了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
“下一步,教育部将进一步强调高等教育自身发展小逻辑服从服务高质量发展大逻辑。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国家战略、市场需求和科技发展牵引,加强教育系统与行业部门联动,加强各领域人才需求分析,推动高校积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深化学科专业供给侧改革,着力提升高校专业对高质量发展的服务能力。”上述负责人说。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