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运会倒计时200天 4座场馆改造加速

内容摘要重要节点将至,新快报记者探访广州多个比赛场馆 老场馆,新活力!4月23日是十五运会开幕倒计时200天的日子。在这个重要节点来临之际,新快报记者前往广州多个比赛场馆进行探访。 作为4座曾承办广州亚运会的比赛场馆,如今它们又肩负起了十五运会的

重要节点将至,新快报记者探访广州多个比赛场馆

老场馆,新活力!4月23日是十五运会开幕倒计时200天的日子。在这个重要节点来临之际,新快报记者前往广州多个比赛场馆进行探访。

作为4座曾承办广州亚运会的比赛场馆,如今它们又肩负起了十五运会的办赛任务。随着大赛脚步临近,各场馆的施工和工作人员都在进行最后的准备,期待在赛事开幕之时,所有场馆能够焕然一新,为观众展现具有国际标准、中国气派、岭南风韵、湾区精神的全新形象。

■采写:新快报记者 高京 ■摄影:新快报记者 观显锋

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

遮阳篷似两条飘带 象征改革开放和腾飞

记者在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下称奥体中心)内部看到,场馆的升级改造工作已接近尾声,大部分座椅已经安装完毕。阳光照耀下,代表大湾区海洋文化的蓝色,显得耀眼夺目。

奥体中心的遮阳篷好似两条开放的飘带,象征着广州的改革开放和腾飞。据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罗建河透露,本次改造更新了材料,在底部采用PTFE张拉膜,通过现代泛光投影技术,使飘带呈现多样化动态光影,令原有场馆树立起“新飘带”的崭新形象。

作为奥体中心升级改造项目设计的总负责人,罗建河对场馆的设计充满巧思。除了顶篷的“飘带飞扬”之外,奥体中心的花瓣状看台形成“木棉盛放”、水平挑檐形成“湾区浪涌”,广场景观形成“珠水婉转”。

“我们遵循节俭适度的原则,充分考虑安全、实用,根据实际情况适度改造,辅以泛光照明技术,使场馆面貌焕然一新。形成简约大气,具有国际标准、中国气派、岭南风韵、湾区精神的独特风貌,体现新时代广州活力、开放、缤纷的城市形象。”罗建河说。

另外,本次奥体中心的改造拆除了原来二层封闭的外围幕墙,形成架空通风的全民健身平台。在盛会结束后,这里将转化为全民健身活动空间。

“在这个架空空间里我们设计了一条800米的环形智慧跑道,和室外景观跑道形成室内外慢跑空间,在二层平台外圈设计了扩大的外挑平台空间,可以布置临时外摆或摊位,举办各类文体相关的集市、展览、表演、趣味竞赛等活动,实现场馆对各类人群的友好开放。”

广州大学城体育中心体育场

八年场馆改造迎新生 引入先进科技,建设智慧场馆

作为广州亚运会足球和橄榄球比赛地,落成已有十八年的大学城体育中心体育场,如今借着十五运会的东风迎来了新生。

据悉,体育场的改造引入先进科技,建设智慧型体育场馆。其中,AR实景导航系统使观众能够“一部手机畅行场馆”;新增LED屏与专业声学系统,打造沉浸式媒体空间;标准时钟系统提供专业赛事基础设施,满足国际赛事标准。同时,升级消防自动报警系统、电力系统等,确保大型赛事期间的安全与高效运行。今年,这座体育场将承办十五运会U16女子足球和残疾人运动会越野滑轮比赛项目。

“我们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了数字化建造技术,确保了项目的高效推进和质量控制。”广州协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第四分公司项目经理梁阳表示。

同样,这座体育场馆直接连接自然山水,结合大学城中心湖公园和周边自然山体,整合自然山水资源,打造开放共享的生态体育公园。通过修整室外园林,增加馆内绿化面积,西侧增设休闲小广场,为市民提供森林绿化中的休闲运动空间,提升人们与自然的亲密接触机会。“现在带老人孩子来运动更方便了。”正在步道健走的市民张女士表示,改造后的场馆真正体现了“全民共享”理念。

据记者了解,本次改造不仅打造赛事殿堂,更是科技与自然共舞的城市会客厅。通过“开放空间+智慧服务+无障碍设施+生态休闲”的多元设计,构建了覆盖全年龄段、全使用场景的便民体系,既满足大型赛事需求,又成为市民日常健身、休闲的“生态体育公园”,体现了“体育为民、共享惠民”的理念,让体育空间从赛事高地转化为普惠民生的幸福载体。

广东奥林匹克游泳跳水馆

十米台上感受“全红婵视角” 别说往下跳,站在上面都腿软

从奥体中心的主场馆步行几分钟,就来到了游泳跳水馆。作为十五运会跳水和水球项目的比赛地,这里在赛事开始后都会人声鼎沸。

据记者了解,这座场馆在2010年竣工,曾承办亚运会的游泳、跳水和现代五项游泳比赛。此后场馆作为国家南方训练基地,满足国家队冬训的需求。在2017年,这里还承办了国际泳联世界跳水系列赛(广州站)的比赛。

据工作人员透露,场馆整体外观及内部装修较为良好,大部分区域均可通过维护继续使用。为了迎接十五运会,场馆改造拓宽了跳台、更换了最新跳板、增设陆上训练器材,这不仅能够满足赛事的需求,更延长了场馆的使用周期并助力场馆未来运营发展。

有意思的是,记者们在进入场馆后几乎都涌向了十米跳台,争相体验“全红婵视角”。没想到,听起来不高的十米台,站上去还真是令人感到腿软。有记者打趣说:“站在十米台之上才体会全红婵、陈芋汐等跳水队员的了不起。别说往下跳,就是站在上面都腿软,我们都成了‘全害怕’。”

广州体育馆

赛后上线“智慧健身舱”系统 市民可预约VR训练

作为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核心场馆的广州体育馆,经过256天的改造,如今以“全场景智慧化、全龄段无障碍”的全新姿态正式亮相。

据悉,广州体育馆的改造在保留原体育公园岭南骑楼步行空间的基础上,新增木棉花主题花坛,打造兼具地域特色与时代精神的全民运动空间。另外,南广场以原有雕塑为中心,通过动态施工与数字孪生技术精准优化景观布局,实现美观性与功能性的统一。

同样,场馆着重提升了智慧系统:场馆入口的3D视觉闸机可在0.3秒内完成核验,AR导航系统实时推送最优路径至观众手机。更为智能的是,部署在场馆的2000余个AI摄像头组成“天眼网络”,可提前15分钟预判人流聚集风险,自动触发应急疏导方案。

更有趣的是,焕新后的场馆将突破传统意义的时空边界:通过可升降隔断系统,篮球场可在48小时内转换为万人演唱会场地;标志性拱形穹顶化身为巨幕,运用数字光影技术演绎广府窗花等文化符号,打造“可阅读的建筑IP”。

赛后,场馆还将上线“智慧健身舱”系统,市民可预约VR训练、AI体态评估等科技健身服务,让全民共享智慧场馆的长效价值‌。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