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软件让我国玻璃原料年省成本数千万元

内容摘要本报讯(记者陈彬 通讯员郭秀芳)日前,由南京财经大学副教授韩伟团队自主研发的玻璃套裁优化算法及成套应用软件,以95%的平均利用率打破西方国家的软件垄断,使我国在玻璃工业原料利用及智能化转型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年节省原料成本数千万元。据介绍,在

本报讯(记者陈彬 通讯员郭秀芳)日前,由南京财经大学副教授韩伟团队自主研发的玻璃套裁优化算法及成套应用软件,以95%的平均利用率打破西方国家的软件垄断,使我国在玻璃工业原料利用及智能化转型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年节省原料成本数千万元。

据介绍,在玻璃加工领域,原料成本占比高达55%,对于头部企业来说,1%的切割利用率差异即可撬动千万元级成本变化。长期以来,海外软件以91%的行业基准占据主导地位,价格昂贵且不能与国产信息系统集成,这也成了困扰我国相关行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

自2010年起,韩伟团队就致力于玻璃加工行业套裁优化算法与应用软件研究。10余年来,该团队分别在套裁算法和应用软件方面取得了理论突破和良好的经济效益。目前相关软件已经在国内玻璃加工行业若干头部企业和上市公司实现集团级部署应用。

不同于传统运筹学解决方案,该团队采用模拟退火、进化算法等启发式智能优化算法,致力于提高玻璃加工套裁工序的原料(玻璃原片)利用率,即如何在给定尺寸的原片玻璃上,尽可能切割出不同尺寸的小玻璃,以充分利用原材料。相关数据集被同行作为基准测试数据集,并多次受邀参加相关国际会议。

目前,该团队在核心算法层面之上,致力于构建集群计算中心和云排样服务平台,以及“算法+算力”综合应用系统。未来,该团队将利用该平台,解决从玻璃行业应用到金属、板材、布料等多个行业的套料问题。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