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启酒仙桥

内容摘要在“开启AI生产力元年”主题下,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一场盛会——首届酒仙桥论坛,近日在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启幕。酒仙桥,这块承载新中国电子工业记忆的地理坐标,借由AI时代的创新浪潮,再次重回时代聚光灯下。 回顾历史,北京酒仙桥的故事始终围绕

在“开启AI生产力元年”主题下,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一场盛会——首届酒仙桥论坛,近日在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启幕。酒仙桥,这块承载新中国电子工业记忆的地理坐标,借由AI时代的创新浪潮,再次重回时代聚光灯下。

回顾历史,北京酒仙桥的故事始终围绕“破界”展开: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工业制造到艺术创造,从电子管到AI算力……这片土地以持续的自我革新,诠释着中国产业升级的深层逻辑——遗产不是终点,而是新生的起点。

时间回溯到20世纪中叶,彼时的酒仙桥地区也在涌动着技术创新的浪潮。1954年,北京电子管厂(774厂)在酒仙桥破土动工,随后华北无线电器材联合厂(718厂)、北京有线电厂(738厂)相继落成。这片土地诞生了新中国第一只真空管、第一个集成电路、第一台计算机,成为国家“一五”计划中电子工业的核心基地。

1994年,“北京电子城”正式挂牌,老工业基地开启了一场自我革命:京东方从774厂脱胎,以显示技术跻身全球产业链;七星华电整合6家老厂,成为半导体材料领域的“隐形冠军”。

1999年,松下、西门子、飞利浦、LG等知名跨国公司纷纷在这里落户。至2009年,企业数量从19家激增至1000余家,总收入较成立之初增长15倍,酒仙桥以“聚宝盆”之姿重焕生机。

酒仙桥的传奇,是一部浓缩的新中国产业史。它见证过自力更生的豪迈,经历过转型阵痛的迷茫,最终在科技与艺术的碰撞中,找到了面向未来的答案。

不久前,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平行论坛“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发展论坛”上,中关村(朝阳)工业AI产业园正式亮相,酒仙桥向智能制造高地再一次实现跃迁:园区聚焦工业大模型、视觉检测等前沿领域,建设算力互联互通平台与工业数据中枢,推动AI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人工智能绝非单纯的算法模型,其本质是一场颠覆性产业革命,必须打破传统范式禁锢。”北电数智战略与市场负责人杨震说,酒仙桥与生俱来的“破界”基因正在AI时代获得新生。

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近期在酒仙桥正式投入运营,集成千P级高性能算力集群,构建首个国产算力场景验证平台,加速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座由90年代厂房改造的“未来AI工厂”,以3100台机柜的算力为基底,外立面光效实时映射数据洪流,成为可视化的“城市数字地标”。

当生产线迁移、厂房闲置,酒仙桥的物理空间开启了另一种叙事:

中央美院雕塑家隋建国偶然租下798厂仓库创作抗战群雕,包豪斯风格的锯齿形厂房、裸露的管线与标语,成为艺术家眼中未完成的艺术品。

2002年,798艺术区聚集三四十家画廊与工作室,美国建筑界人士参观798艺术区时惊讶地发现,在中国北京,居然存在着如此大规模的包豪斯建筑群,称得上是人类工业发展史上的珍贵文物。

艺术与工业在此处碰撞。首届酒仙桥论坛上,来自AI企业、科研院所及心理学界的跨界对话,不时激荡出思想的火花。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说,希望人始终是AI发展的主导者,体现科技向善,做到与人为善,使AI跟人类美美与共和谐发展。在北电数智总经理阚冬看来,当前阶段的AI技术本质上是人类文明的一面明镜,它如实地映照出人类赋予的价值观与行为准则。“如果未来的AI能够让人类更像‘人’,而不是更像机器,那我们这些年做过的选择就是正确的。”北电数智首席技术官谢东说。

正如在首届酒仙桥论坛期间发布的新书《解锁AI力量:大模型落地实战场景全攻略》序言中所说——当技术创新与产业需求共振,企业战略与国家意志同频,中国必将在这场智能革命中书写新的篇章。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