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重点项目加速推进赋能高质量发展

内容摘要春日的秦岭深处,高铁隧道内施工正酣;而在陕北靖边的广袤土地上,连片的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记者近期采访看到,从交通动脉到绿色能源,三秦大地上一个个重点项目正加速推进,为陕西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4月8日,穿越秦岭南麓峡谷区的林家山隧

春日的秦岭深处,高铁隧道内施工正酣;而在陕北靖边的广袤土地上,连片的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记者近期采访看到,从交通动脉到绿色能源,三秦大地上一个个重点项目正加速推进,为陕西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4月8日,穿越秦岭南麓峡谷区的林家山隧道历时42个月建设实现贯通,隧道全长14529米,是西康高铁全线最长的单洞双线I级高风险隧道。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康高铁通车后,西安至安康的铁路通行时间将从约3小时压缩至1小时内,关中平原城市群与陕南秦巴山区的时空距离将大幅缩短。

“我们创新优化台阶法工艺,建立了三级技术保障体系,攻克了斜井突泥涌水、反坡排水、通风困难等诸多技术难题。”中铁广州工程局西康高铁5标项目负责人鲍灵辉说,“因施工地点在秦岭腹地,我们还采用全封闭混凝土拌合站、污水处理系统等标准化作业措施,减少对秦岭生态环境的影响。”

建设攻坚步伐不停,高铁网络正在重塑区域经济版图。在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的西十高铁西岭隧道建设现场,中铁七局西十高铁项目部经理王朝介绍,全长超18公里的西岭隧道将于本月贯通。

“西岭隧道是全线关键性工程,从进场开始,我们2000余名建设者攻坚克难,24小时不间断施工,历经1100多个日夜,终于将迎来这个工程的重要节点。”王朝说,西十高铁建成后,西安至十堰将实现1小时直达,串联起关中平原城市群与长江中游城市群,进一步助力沿线地区联动发展。

西成公司统计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西康、西十、西延等5个在建高铁项目隧道已贯通76座,隧道、桥梁分别完成设计总量的69%和70%,开挖掘进累计达到532公里。

交通强,则经济活。参与陕西多条高铁线路设计的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张明说,高铁建设不仅促进陕西“米”字形高铁网加速成形,更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落子。未来,人流、物流、资金流将沿轨道高效流动,陕西对外开放的格局将进一步打开。

在陕西佛坪县的群山之间,一座总装机容量140万千瓦的抽水蓄能电站正加快建设。隧洞内,通风设备持续运转,发出低沉而有力的嗡嗡声,源源不断地为洞内输送着新鲜空气;隧洞外,大型工程车辆往来穿梭,巨大的装载机挥动着钢铁巨臂,每一次动作都伴随着机械的轰鸣和土石的碰撞声。

作为国家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其98.54亿元的总投资不仅创造了就业岗位,更将带来生态与经济双重效益。佛坪县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说,项目建设期预计贡献税收1.26亿元,投产后年发电量达14.36亿千瓦时,将承担电力系统调峰、填谷、储能等功能角色,推动地方经济绿色转型。

向北600公里,陕西靖边县毛乌素沙漠边缘,由中国铁建大桥局施工的靖边县千村光伏项目已于今年2月底全部并网发电。中国铁建大桥局项目技术质量部负责人李文斌说:“这个项目可以让当地每个村村集体经济年收益突破10万元,更以‘零碳’方式为当地提供发展新路径。”

从抽水蓄能的“超级充电宝”到千村光伏的“阳光银行”,陕西以重点项目为支点,正不断撬动能源结构优化升级。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