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一年春好处 “打鸟”天堂数广州

内容摘要全球最繁忙的候鸟迁徙通道经过这里 最近春暖花开,气温回升。遂选了一个好天气带着新装备来到了北京的玉渊潭公园,悄悄加入了老法师阵营。还行,第一次尝试就有所收获……”近日,演员李现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打鸟作业”,被生态环境部点赞。 实际上,

全球最繁忙的候鸟迁徙通道经过这里

最近春暖花开,气温回升。遂选了一个好天气带着新装备来到了北京的玉渊潭公园,悄悄加入了老法师阵营。还行,第一次尝试就有所收获……”近日,演员李现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打鸟作业”,被生态环境部点赞。

实际上,在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深入推进的背景下,观鸟与“打鸟”正从一项小众活动,走进更多人的视野,俘获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喜爱。从城市公园到乡村田野,从沿海滩涂到内陆湿地,人们用镜头、用眼睛追寻着飞鸟的踪迹,感受生命的律动与美好。

而花城广州,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人文关怀,已经成为一处不可多得的观鸟“打鸟”圣地。

■采写:新快报记者 黄闻禹 王彤

■摄影:新快报记者 郭晴(署名除外)

通讯员 万珺 黄颖玲 汪张跃 魏晓淳 林园轩

越来越流行的观鸟

每逢鸟儿活跃的好时节,不难发现,许多公园里,总能看到这样一群身影——他们身穿迷彩帽、登山鞋、冲锋衣,背着双肩相机包,手里拿着“长枪短炮”,眼神死盯着远处的鸟儿,一次次按下快门。

这是一群以观察、拍摄鸟类为爱好的人。而“打鸟”其实是摄影圈的一个常见的行话或戏称,主要指使用长焦镜头远距离拍摄鸟类,拍摄时需精准对焦和耐心等待。因为拍摄对应的英文单词是“shoot”,感觉是在打一样。

据最新调查结果,我国内地观鸟爱好者人数呈持续高速增长态势,于2023年已超34万人,与2018年开展的调查相比,实现了成倍增长。中国最全面的民间鸟类数据库——中国观鸟记录中心的统计显示,2023年,平台内已有超5万名活跃用户,更新数据量达到350余万条。观鸟已经从一个小众爱好,发展为备受大众青睐的热门活动。

鸟有什么好拍的?看看“打鸟”人怎么说

鸟有什么好拍的?新快报记者走入“鸟圈”,与几位资深打鸟人展开对话。他们之中,以有钱有闲的老年人居多。追鸟,有锻炼身体的考量,还有发自内心的热爱。

火焰山:打鸟13年,追鸟如上班

每天早上7点,鸟叔“火焰山”(网名)准时从家里出发,扛着设备到广州珠江公园打卡,13年来风雨无阻。

“退休之后有一段时间沉迷钓鱼,后来某天过马路,看见很多人拿着相机在拍鸟,我觉得挺有意思,就入坑了。”火焰山告诉新快报记者,到目前为止,已经换了3台相机,2台无人机,花费超10万元。

位于城市中央的珠江公园,周围高楼林立,园内草木丰茂,工作日的清晨,尤显宁静。记者爬了一段小坡,终于找到了火焰山。附近,约10位带着长枪短炮的老人,对着一处疯狂拍照。“小鸟不喜欢热,早上最为活跃;中午太阳很大,就都休息了;如果阴天下雨,它们最开心了。”“小鸟很有意思的,比如白眉姬鹟,秋天不来珠江公园,春天来。北红尾鸲会留在广州过冬,春天再北上。”火焰山说。

白鹇、蓝喉仙翁、黄眉姬鹟、乌鹃、白腹蓝鹟……火焰山熟练地翻着相册,向记者分享小鸟的仙态。他是专家吗?火焰山答:否,退休前做过好多工作,很长时间是干农业机械的。“有一个小程序,叫懂鸟,上传鸟的图片,就会自动识别鸟的档案,慢慢地,一眼就知道是什么鸟了。”火焰山的足迹,也是广州候鸟飞翔的足迹:珠江公园、浔峰岗、华南植物园、南沙十六涌、增城、珠村、烈士陵园、流花湖公园……

火焰山告诉记者,广州打鸟人得有几千人,自己就加了好几个百人群。大家总体而言是文明友好的,他比较介意的,是喂食现象。“有的人为了拍出好的照片,会放出食物,吸引小鸟。我比较反对这种行为,小鸟会疏于锻炼,以后在野外怎么生存?这样的行为无异于破坏生态。”火焰山表示,人类与小鸟最好的关系,就是互不打扰,它在那里专心觅食,你在旁边静静拍摄。

探子:年近八十,打起鸟来腿都不痛了

“咔咔咔咔咔”。在跟记者聊天过程中,“探子”(网名)突然抓起相机,朝着几米开外的灌木丛一顿狂拍。“小鸟在吃虫,”他轻轻告诉记者。记者用眼光搜寻了一会儿,才终于在叶子摇曳的地方看到一只灰色的小鸟,不过,只看得到它蹦蹦跳跳,却完全发现不了虫子。一两分钟后,这个身量小巧的鸟儿就飞走了。

探子快要步入耄耋之年,目光却依然如炬,这是怎么做到的?面对记者的疑问,探子表示,完全是经验。他说,初入行的时候,自己曾有5天一无所获,后来分析原因:“鸟的动作很快的,像箭一样,如果你看见哪里就拍哪里,那么永远也拍不到。我会在心里猜测它下一步飞到哪,然后就把镜头对准哪,等着它来。”

退休前,探子从事石油勘探工作,研究成果还曾登上报纸。退休后,他开了一辆SUV,全国到处旅游;直至五六年前,才开始迷上打鸟。之所以叫“探子”,一是因为自己出身茂名高州探塘村,二是因为他不吝分享小鸟的信息,经常在朋友圈、微信群分享,哪里哪个点位可以打到哪种鸟,别人说他像个鸟探子一样。

“要给自己找一点事干,现在,打鸟就是我的信仰和精神寄托。如果只是自己散步,坚持不了太久。”探子笑着说,打鸟后,会渐渐遗忘掉身体的疼痛。曾经,为了追一只小鸟,他爬上了茂密的高山,鞋子也丢了,手机也丢了,但却觉得没事,满心都是那种纯粹的快乐。“我老婆都说我快中毒了,像搏命一样。但是看到我现在走路也比人家快,体力也比人家好,就也支持。”

刘化:小鸟很大方,只要不靠近任你拍

“打鸟真的太好了。为了看鸟,你首先会观察,绿色清新自然,对眼睛友好;为了打鸟,你到公园散步,陶醉身心;为了拍出好图,你仰望远方,是放松颈椎。”退休前,刘化是一名医生,虽然喜欢摄影,但没有太多时间。退休后,他忙于照顾小孙,直到孙子大一点了,才终于有机会捡起自己年轻时的爱好。打鸟7年,他的装备也超过10万元了,目前正准备入一台新相机。

“广州也值得点赞,在城市保留了良好的绿地,让大家来休闲放松。以珠江公园为代表,郁郁葱葱的树林,给了候鸟休息补充食物的机会。公园里配套的服务设施,长凳、公共洗手间也为我们打鸟人提供了方便。”刘化说道。

“小鸟很有灵性的。它们怕人,但是渐渐地,也没那么怕了,只要你不吵不闹,不去靠近它、伤害它,它就大大方方地,任你拍。”刘化说。

小郭:95后,打鸟有巨大的成就感

95后的小郭是一名摄影爱好者,平日里酷爱去广州的各大公园拍花、拍鸟。为了能够出片,他购买了几万块钱的长焦镜头。在他看来,“打鸟”对摄影技巧、装备以及时间都有较高的要求,未必每个人都具备这些条件。“我喜欢拍鸟拍花,愿意在这方面投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己感兴趣,可以接近自然放松自己。拍出的成片即使不发朋友圈,我仍然会有巨大的成就感。”

地处重要候鸟迁徙通道 广州“打鸟”有这些好去处

演员李现“打鸟”频上热搜之后,全国各地文旅部门纷纷“喊话”,安利起了自家“打鸟”好去处。广州凭借得天独厚的湿地资源与生态保护成果,是一座观鸟爱好者的“宝藏城市”。当下春光正好,为您推荐几处不容错过的“打鸟”胜地,让我们一同走进广州的绿意深处,文明礼貌观鸟、“打鸟”。

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城央的候鸟天堂

看点:近日,“三有”物种——赤麻鸭出现在海珠湿地,海珠湿地鸟类提升至202种。游客说,远看好像“焦糖面包”。

海珠湿地作为全国超大城市中心区最大的国家湿地公园,地理位置优越,是我国5条候鸟迁徙通道中东部和中部2条迁徙路线的汇合地,也是东北亚2条候鸟迁徙通道的停歇地。作为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海珠湿地为鸟儿生存提供了优越的环境,是广州市中心城区观鸟的绝佳好去处。

南沙湿地:十万候鸟的集体狂欢

看点:据工作人员介绍,当下南沙湿地可看“春探鸟巢”。趁着春光正好,乘船观鸟,能看到结在树上的鸟巢和鸟巢中的“鸟宝宝”,喜欢“鸟宝宝”的街坊得抓紧了。

南沙湿地作为珠江三角洲的“候鸟天堂”,每年吸引了十多万候鸟来湿地栖息过冬。据华南研究所的统计,广州南沙湿地监测发现鸟类185种,综合历年调查数据以及文献记载,南沙湿地总共记录到鸟类200余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4种——白尾海雕、黑脸琵鹭、东方白鹤、黑鹳。眼下时节,还有机会看到黑脸琵鹭,再晚些到4月下旬,它们就全部飞回北方了。

为方便市民、游客观鸟而又不打扰到鸟儿,南沙湿地管理方特意在滩涂堤坝上新建了两个观鸟屋。观鸟屋的外墙用芦苇搭建,面向滩涂的一面开了不少瞭望口。人躲在观鸟屋里,可相对近距离观测到鸟儿。

流花湖公园:闹市中的“小鸟天堂”

看点:解锁白鹭家族的温馨画面。近日,有热心摄影师在流花湖公园鹭岛景区捕捉到了白鹭和它的幼崽们一起生活的温馨画面。成年白鹭蓬松如云的翅膀下,小白鹭探出毛茸茸的小脑袋,歪着头打量世界。

自1981年成为广州首批招鸟基地以来,流花湖鹭岛通过生态化改造,吸引了113种鸟类栖息(2024年数据),成为闹市中的“小鸟天堂”。

麓湖公园:邀您共赴自然之约

看点:可以近距离观察白鹭优雅地觅食、小䴙䴘认真孵蛋、太阳鸟欢快地歌唱、绣眼鸟专注地吸蜜等生动场景。

近几年,麓湖公园打造广州市首批小微湿地建设示范点——畔湾小微湿地,构建水鸟生态廊道,营造水鸟天堂。

中国观鸟记录中心显示,麓湖公园鸟类数量已逐年增长到157种,其中包含白胸翡翠、斑头鸺鹠、褐翅鸦鹃、黑喉噪鹛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也有北红尾鸲、银鸥、赤麻鸭等候鸟每年定时来访,更有黑水鸡、小鷿鷈、白鹭、夜鹭等鸟类成为麓湖常驻居民,在此安营扎寨,繁衍生息。

珠江公园:城市鸟类友好栖息地

看点:近期,据资深观鸟人士介绍,珠江公园的抱珠楼上可观到红嘴蓝鹊,栗背短脚鹎。运气好的话,还有赤红山椒鸟。湾区书屋后面的木棉花上有红嘴蓝鹊,小山坡上有黄眉姬鹟和海南蓝仙鹟。

在广州最繁华的都市圈里,藏着一座会 “呼吸” 的生态绿洲——珠江公园。在这里,100余种鸟儿和谐共生,其中不乏褐翅鸦鹃、画眉、斑头鸺鹠、凤头鹰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

广州为何是鸟类天堂?

全球有9条主要候鸟迁飞通道,其中4条途经中国。广州,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的中段位置。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作为全球最繁忙的候鸟迁徙通道之一,构筑起跨越22个国家的生态廊道。

在候鸟南来北往的千年征途中,广州白云山城市绿核与海珠湿地生态绿肾,犹如镶嵌在珠江三角洲的两颗翡翠,为300余种近5000万只候鸟提供至关重要的生命补给站。

广州是目前全国极少数完成2次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本底调查的大型城市,第二次调查记录到陆生脊椎动物457种,其中两栖动物28种、爬行动物64种、鸟类307种、兽类58种。本次调查中,新增一种中国新记录——卡氏伏翼,一种广东省新记录——黑头鹀,广州市新记录共54种。

“打鸟热”背后的思考:羡慕鸟类的自由生活 向往人与自然的共生

“李现去公园拍鸟,他并不会想到会上热搜,在全社会引起很大的反响,甚至成为一种时尚。”谈及演员李现公园“打鸟”成为春季破圈的现象级讨论事件,广州岭南文化研究会会长江冰认为,名人效应引领时尚的背后,一定有着社会文化与大众心理因素的原因。

江冰表示,首先从社会层面来看,随着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公众环保意识日益浓厚,绿色生活方式逐步形成,公众去公园观鸟、“打鸟”在一定程度上是绿色时尚的引领。

其次,观鸟和拍鸟,既是城市连接自然的桥梁,也是观鸟人真实精神状态的映射。“从人类内心来说,人类自古以来便特别崇尚或敬仰鸟类的自由。在庄子笔下的鲲鹏,扶摇直上九万里。我们每个人在世界的生存时间和空间都有限,都希望像鸟类一样自由飞翔,追求自由自在的状态。”江冰认为,人们对鸟类的追捧,很大程度上是人类心理或潜意识里对自由的需求。

不难发现,随着时代进步,代际爱好的层次正在逐渐消失,一些年轻人也和老人一样爱上“打鸟”、养鱼。江冰认为,随着中国城镇化率越来也高,更多的人口出生在城市,远离了乡村,远离了大自然。现在的年轻人选择观鸟、“打鸟”,可以视作是“生命的回归”——主动走出办公室,走向室外,向往自然与亲近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共生。“亲近自然,则更加彰显生命意识的觉醒。”江冰说。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