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国家将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工作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等政策性文件也多次强调了加强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创新离不开人才,知识产权法治建设也不例外,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需要有高质量的知识产权人才。知识产权法学人才是夯实知识产权法治的智力保障,其使命与担当是支持创新;从事科研工作的理工类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理工类高校开设的知识产权专业让这两类人才产生了紧密的联结关系,往往还是“师出同门”或者“法工兼修”,这是理工类高校开展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独特优势。当然,理工类高校要将这种学科互补的“势能”真正转化成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动能”,还需要具备科学的规划和合理的布局,唯有深刻认识知识产权学科及专业的客观规律,才能让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见行见效。
坚守学科规律
坚守学科规律,打上知识产权专业法学学科“底色”。知识产权属于法学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其核心课程采取分类设置模式,分别包括了法学专业必修课和知识产权专业特色必修课,故法学学科是知识产权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底层支撑。从部门法和权利的分类来看,知识产权隶属于民法范畴,是民法体系下的一项民事权利,民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理论是知识产权法的根本遵循。对于理工类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而言,首先要夯实法学专业必修课基础,注重法学类专业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的培养,以适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际需要;其次要重视协同育人,积极同知识产权行政部门开展交流合作,同时应当重视建立高校与司法机关之间的人才培养渠道,塑造知识产权人才的法律素养和法治思维;最后应遵循法学学科的客观规律,法学学科属于人文社科,人文素养是知识产权人才不可或缺的素质要求,因此在知识产权专业的课程设置、考核及评价中要坚持强调“价值理性”,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营造出更加适宜的成长环境。
发挥工科优势
发挥工科优势,突出知识产权与理工科复合“特色”。知识产权二级学科的设立有其独立的价值和特定的使命,从知识产权的价值功能来看,知识产权是创新成果上升为受法律保护权利的必然选择。以专利法为例,从知识产权单行法律法规的特点来看,其是通过实体和程序规则保护自然科学领域中发明创造的专门法律,是法学与自然科学的学科交叉和相互融和。另外,知识产权学科及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在理工类高校发展中也能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能够为科研活动提供知识产权情报与资讯服务,助力科研活动的高质量开展;另一方面可以为科研成果提供专业化的知识产权保护,并为科研成果后续的转化提供法律与政策研究支持,打通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简言之,知识产权学科建设及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能够全链条支撑理工学科的科研活动。
毋庸讳言,理工类高校在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过程中,一方面要发挥自身理工科优势,突出知识产权与理工科的学科复合型“特色”,这不仅是设立知识产权专业的应有之义,还能够突出理工类高校培养知识产权人才的优势和必要性;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好知识产权学科及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对理工科的助力和反哺作用,让知识产权学科与理工科能够形成合力并且彼此促进,继而发挥出理工类高校开设知识产权专业的正外溢效果。
强化涉外要素
强化涉外要素,绽放知识产权涉外专业能力“亮色”。如今,世界范围内的技术交流日益频繁,这之中,涉外知识产权人才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和有效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的重要保障。涉外知识产权人才是能够全面了解和综合运用国内国际两种知识产权法律规则的专业人才。从助力高质量对外技术合作到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再到知识产权的对外转移与许可,涉外知识产权人才能够为我国创新成果以更为高效安全的方式走出国门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法治条件和外部环境。知识产权是创新成果获得法律保护的主要方式,因此理工类高校的创新及科技成果要参与国际竞争,涉外知识产权人才应当有所作为。具体而言,首先涉外知识产权人才使命担当决定了其知识复合型、事务国际化的特点,无论是通晓目标国的程序规则还是精通目标国的实体法都需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强化包括法律英语在内的外语教学就是为涉外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打好基本功。值得注意的是,涉外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协同努力,除了重视外语教学外还应开设部分涉外知识产权程序与实体法课程。涉外知识产权人才助力创新和科技成果走出国门除了法律英语外还需要有一定的专业英语支撑,理工类专业英语对其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充分加持,能够帮助理工类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绽放涉外“亮色”。
理工类高校开设知识产权专业有其可行性和必要性,同时还需要求真务实地立足于学校自身的优势学科,既要认清人文与自然科学的不同,又要把握知识产权学科的特点,发挥理工类高校的自身优势以及注重知识产权人才的涉外素质培养,唯有如此,才能走出传统法学人才培养的固有模式,探索出一条更有特色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路径。知识产权学科的交叉性以及知识产权人才的知识结构的复合型、创新型和应用型,决定了理工类高校发展知识产权学科既是顺势而为,更是抢占先机,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学科与知识产权学科进行深度融合,是培养技术类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的不二之选。(文字:邓恒 肖像绘制:姚立辉 新媒体制图:王镇杰)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编辑:刘珊)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