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再加34%,“小额豁免”取消!出海企业回应影响:是挑战也是机遇

内容摘要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董静怡 上海报道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宣布最新的关税政策。根据新政,美国将对中国征收34%的对等关税,叠加此前加征的20%,今年美国对华加征的关税已经达到54%。不仅如此,此前一直悬而未决的“800美元小额豁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董静怡 上海报道

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宣布最新的关税政策。根据新政,美国将对中国征收34%的对等关税,叠加此前加征的20%,今年美国对华加征的关税已经达到54%。

不仅如此,此前一直悬而未决的“800美元小额豁免”政策也确认取消,将征收30%的关税或者25美元每件的关税(6月1日后将上升至50美元每件)。

对中国出口企业而言,这一政策组合拳的影响是双重的。传统大宗商品出口面临更高关税壁垒,而通过跨境电商渠道的 小批量、多批次 出口模式也受到直接遏制。

政策已落地,出海企业不得不对现有的模式进行调整,海外仓、本土化运营和多元化市场布局将成为应对贸易壁垒的核心策略。也有行业专家认为,这也将倒逼中国企业从“低价竞争”转向品牌化与供应链全球化布局,长期或推动产业升级。

再加34%对等关税

当地时间4月2日,美国白宫发表声明称,特朗普将对所有国家征收10%的“基准关税”,该关税将于美国东部时间4月5日凌晨0时01分生效。此外,特朗普将对美国贸易逆差最大的国家征收个性化的更高“对等关税”,该关税将于美国东部时间4月9日凌晨0时01分生效,所有其他国家将继续遵守原有的10%关税基准。

据特朗普公布新政策,美国将对中国实施34%的对等关税,对欧盟实施20%的对等关税,对巴西、英国实施10%的对等关税,对瑞士实施31%的对等关税,对印度实施26%的对等关税,对韩国实施25%的对等关税,对日本实施24%的对等关税,对印尼实施32%的对等关税,对泰国实施36%的对等关税,对越南实施46%的对等关税。墨西哥和加拿大继续此前USMCA框架下的豁免,并未受到额外对等关税冲击。

此前,特朗普已经宣布对中国加征关税累计攀升至20%,加上此轮的34%,美国对华加征关税已经上升至54%。不管是直邮模式,还是海外仓模式,对于卖家来说成本都是显著增加的。

“羊毛出在羊身上”,成本上涨,涨价几乎是确定的一步。但价格上涨也意味着中国供应链的价格优势被削弱,可能导致美国消费能力出现波动和反弹,商家可能面临订单量的减少。

加征关税对所有出口美国的企业来说都是共同的挑战,值得注意的是,外贸工厂的处境更为严峻。

“中国工厂的利润并非如外界所想象的能达到30%至40%。实际上,利润空间相当透明,一般维持在5%至10%。对于技术含量较高、进入门槛较高的工厂,利润或许能达到15%至20%,这已属较高水平。”宁波凌凌七跨境电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晓幸向记者表示。

在此轮关税宣布之前,就有外贸工厂向记者表示,美国客户发来邮件表示不会单独承担增加的成本,要么双方协商,要么终止合作。外贸工厂的业务情况与头部客户的订单息息相关,某个大客户的订单没能做成,工厂可能就会面临关停的局面;但其有限的利润空间难以做出让渡,即使双边承担一半的关税,也有可能是工厂全部的利润。

困境之下,出海建厂是此前很多工厂看中的“出路”。面对美国可能对华加征的高关税,不少工厂企业选择将供应链向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国家转移。然而,东南亚也未在此轮风波中幸免,热门建厂地如印尼、泰国、越南均被征收超过30%的对等关税。

“去越南等地建厂的算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尤其是去年过去的。”有出海企业向记者表示,“没有所谓低成本的国家了。”

小额豁免确认取消

除了关税政策,特朗普还签署行政令,宣布将于5月2日正式取消针对中国出口的价值800美元以下商品的“小额免税”政策(T86模式)。此前,该政策曾在2月初被短暂取消,但由于美国海关系统不堪重负,导致数百万包裹积压,特朗普政府被迫在2月7日宣布暂缓执行。

行政令表示,在美国商务部长通知已建立足够的系统来收取关税收入后,特朗普将从2025 年 5 月 2 日美国东部时间凌晨 12:01 开始,终止对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的涵盖商品的免税最低限度待遇。

行政令指出,所有通过国际邮政网络发送的价值在800美元或以下、符合最低限度豁免条件的货物相关邮件,需缴纳其价值30%或每件25美元的关税(2025年6月1日后增至每件50美元)。这将取代任何其他关税,包括先前命令规定的关税。

800美元的金额范围涵盖了中国跨境小包的绝大多数类目。以Temu、Shein为代表的中国跨境电商平台早期借着T86模式在美国实现了迅速扩张,现在各平台的全托管业务也主要依赖于这个政策,对于资金实力有限的中小型企业而言,他们也更容易借此将商品销售到美国市场。

小额豁免政策取消,也意味着T86清关模式失效,直邮卖家可能会面对更长的处理时间、更高的申报成本和更复杂的流程。广东一家主营跨境出口的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我们90%的订单都走直邮小包,800美元以下免税政策取消后,产品价格优势将丧失,美国市场可能不好做了。

业内普遍认为,依赖直邮的铺货型卖家及低利润卖家面临较大风险,转型的迫切性更加明显。

“当T86取消之后,跨境小包裹的形态很难存在,海外买家有大量现货要放在当地再去做零售或者转售,”阿里国际站总裁张阔在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中长期看,海外仓比例会增加。”

将商品批量运输到海外仓库存储的海外仓模式受到更多关注。更多卖家会提前将货物批量运至美国海外仓,避免直邮小包的高额关税,同时提高配送效率,实现快速补货和本地发货。有海外仓行业人士向记者透露,最近收到关于海外仓的咨询确实在加大。

是挑战也是机遇

毫无疑问,关税政策的大棒落下,对中国出海企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企业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的全球化布局。

供应链调整和市场多元化,成为出海企业的必然选择。“根据我们调研的情况得知,不少卖家均表示,目前最稳妥的方式就是‘不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由于政策环境的多变性,卖家们逐渐认识到,过度依赖某一市场或物流模式将潜藏巨大的风险。”深圳市跨境电商协会执行会长王馨向记者表示。

在商业模式上,出海企业需要从单纯的“低价出口”转向“品牌化”的高附加值策略。品牌溢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税务调整带来的成本上升,此外,品牌具有较高的用户黏性,即便产品价格有所上调,消费者仍会继续选择该品牌。

有品牌企业向记者表示,更关注的是如何升级产品,提供更优质的功能和服务,产品的价格高于关税增长的幅度,即便如此,销量依然保持增长。

对于整个行业来讲,短期内是挑战,长期来看则有望促进整个行业的重新整合与升级,进一步激发商家侧的创新与合作。

“过去很多企业认为跨境电商是一个充分竞争、低门槛准入的一个市场。”eBay大中华区销售与品类管理总经理庞涛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未来它的门槛会抬高,带来一些变化和转型,其实对很多企业来讲是一个机遇。”

美国仍是众多出海企业的主要市场,从供需两端的基本面来看,目前尚未发生重大变化。庞涛向记者表示,在需求端,美国市场需求依然存在,且很大一部分是刚性需求;在供应端,中国制造仍然是全球最高效的供应链。即便存在风险,生意的增长仍是主要趋势。

他认为,未来跨境电商的门槛将不断提高,但对于众多企业而言,这实际上是一个机遇。跨境电商门槛的提升能够更好地规范市场秩序,促使企业更加集中精力进行供应链的高效管理。

“越来越多的产业将走出国门,不仅局限于跨境贸易或跨境电商,其供应链也将进行全球布局。这并非坏事。”庞涛向记者表示,在过去多年里,中国是传统的外贸强国,但从产品出海到品牌出海再到供应链出海,中国出海企业仍在起步阶段,“越来越多的企业融入全球化浪潮,将有助于它们打造更强的韧性以及更高效的全球化管理能力,最终更好地把握全球市场的机会。”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