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的关键之年,做好政府各项工作意义重大。为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更好贯彻和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围绕今年我市重点工作任务向社会征集社情民意,现将2025年人民建议征集参考议题予以公布。真诚希望广大市民、社会各界和海内外人士积极参与并提出您的建议。
1.深入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健全中央政务功能服务保障体系,完成核心区控规第二轮三年行动计划,统筹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一村一策推进城乡结合部重点村综合整治,用好腾退空间增补公共服务方面;
2.纵深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建立互联互通综合交通网络,推进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等重点园区建设,持续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高能级科创平台,推动公共服务资源共建共享方面;
3.大力提振消费,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完善公园、场馆、演艺空间等周边商业配套设施规划布局,加强老字号品牌创新,培育新型消费,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促进体育消费,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
4.推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着力建设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大力推进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九大专项攻关行动,着力发展壮大高精尖产业,努力打造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发动机方面;
5.持续提升营商环境企业获得感,深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深化一体化综合监管,提升全国市场监管数字化试验区建设成效,加强政策服务、数字服务、热线服务“三送”工作,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方面;
6.深入做好首都文化大文章,更好发挥全国文化中心示范作用,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丰富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开展文化文物单位改革试点,加强科技赋能文化产业,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方面;
7.持续加强交通综合治理,加快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综合交通体系,稳步优化公交线网,畅通社区公交微循环,拓展通学、通医、通游服务,倡导和服务绿色出行,推进重点场站周边交通秩序整治方面;
8.更大力度保护生态环境,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开展扬尘专项治理百日攻坚行动,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健全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和运行机制,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保障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方面;
9.更好满足城乡居民住房需求,不断优化房地产政策,持续推进房地产市场回稳向好,完善“保障+市场”住房供应体系,加大新开发居住区配套设施补短板力度,建设适应群众高品质生活的“好房子”,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方面;
10.深化城市更新行动,加强闲置土地盘活利用,健全核心区平房成片区、整院落退租机制,统筹推进居住、产业、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区域综合等五类更新改造,优化城市家具设置及管理,健全垃圾分类长效机制方面;
11.打造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样板,完善智慧城市统筹协调机制,巩固提升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慧治成效,用好智慧城市仿真实验平台,丰富智慧城市应用场景,加大数据汇聚和服务提升力度,加强数据和网络安全保障方面;
12.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着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更多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优化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健全生态涵养区绿色发展政策体系方面;
13.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优化养老助餐点布局,引导各行业完善适老化服务,完善生育友好型社会配套支持政策,提供多样化托育服务,更好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持续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健全救助服务机制方面;
14.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着力提升义务教育发展质量,统筹推进“双减”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强化学生、教师体质健康和心理健康建设,推进市属高校一校一策分类提升,开展职业教育本科试点,加强职业院校建设方面;
15.全方位守护人民健康,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完善医疗服务定价和动态调整机制,继续深化分级诊疗,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实施中医药高质量研发工程,促进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方面;
16.抓好就业这个民生头等大事,出台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实施意见,建立就业影响评估机制,强化就业困难人员精准帮扶,基本实现将就业农村劳动力纳入城镇职工保险体系,打造家门口智慧就业服务平台;
17.深化城市韧性提升行动,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极端天气应对和自适应、快速恢复能力,深化电动自行车等重点领域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加强基层消防设施配备,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突出问题治理,强化校园餐安全管理方面;
18.构建大平安工作格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信访工作法治化,全面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完善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体系,深化平安校园、平安医院建设,有效防范应对社会安全事件方面。
此外,您还可以就群众反映突出的久拖未决的问题,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等其他方面提出建议。
欢迎您通过以下方式提出建议:
首都之窗“人民建议征集”专栏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