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易弋力
最新发布的《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显示,职业主播规模已达到3880万,网络直播不仅成为新主流消费场景,还极大地激发了传统行业的发展潜力。
近日,作为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的重要活动之一,网络直播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成都举行,助力行业构建良好生态,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技术驱动与内容升级
网络直播+业态的融合创新
中国网络视听协会短视频和直播工委会理事长魏党军在发言中提到,技术进步正成为网络直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AR导航、数字伴游、4K、8K超高清、空间音频,实时三位重建等技术推动着文旅直播从眼球经济向体验经济的跃迁;智能生成算法也正在重塑创作流程,将专业制作用户共创的边界转化为协作界面,使每个用户既是观演者,也是参与者。”
1905 电影网副总经理、电影频道融媒体中心副总编辑王程在谈到网络直播对传统媒体,特别是电影专业媒体的影响时同样提到,网络直播为传统媒体的话题传播建立起了“虚拟的大众广场”。以电影频道近期推出的《哪吒之魔童闹海》“百亿进行时”融媒体直播为例,网友通过弹幕、点赞、实时互动等形式真正成为内容的参与者,和“百亿项目”的见证者。
腾讯云智慧传媒行业专家王晓月则从技术专家的角度展望了行业未来升级发展的方向,在直播场景创新方面,利用AR、XR 技术提升直播参与感和沉浸感,以技术迭代升级为行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直播+文旅”产业融合
沉浸式体验与在地经济激活
网络直播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为其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董晨宇提出“直播不是行业而是手段”的观点,“直播+”模式已深度影响中国经济态势,成为各行各业转型升级的催化剂。
“直播+文旅”就是典型案例,文旅直播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有效激活了在地经济,已经成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引擎。淘天集团执行总编辑聂星华谈到,近年来淘宝直播已从传统的带货模式更多尝试与各地文旅结合,通过淘宝主播户外探索和溯源的形式,在全方位展示当地文化、非遗技艺和特色产品的同时,对在地经济也起到了显著的拉动作用。
麦芽传媒副总裁梁彪介绍,麦芽传媒在内容策划与文旅、商业融合方面也做了诸多尝试。以其与安徽黄山的合作为例,通过微短剧植入场景并结合达人直播,实现了流量变现和销售额显著提升。他提到,在“直播+文旅”的落地过程中要注重内容为王,只有充分挖掘在地的文化内涵和人间烟火,才能真正把“流量”转化成“留量”。
遥望科技商业化和综艺影视总经理余龙则从参与打造的现象级综艺《种地吧》出发,该项目尝试将纪实综艺、直播与当地农业紧密联动,真实记录“种地小队”从播种耕种到运营农场、销售产品的全过程,将长视频、短视频、沉浸式直播与直播带货有机融合,用接地气、有新意、有意义的内容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也实现了文化价值向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的创造性转化。
不仅是热门旅游地,网络直播还有望带动小众旅游地的火爆出圈。快手品类运营中心运营中台负责人杨瑞新就结合“快手直播大舞台”的运营经验,众多达人凭借接地气的直播模式备受“老铁”欢迎,也让很多小众旅游地走进受众视野,以优质直播内容带动了当地流量的增长。
商业+文化双重出海
直播构建从生产端、传播端到消费端的直连通道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网络直播高质量发展需要具备国际视野。如何推动直播出海,拓展全球数字市场?
1905 电影网董事长李玮分享了电影网在海外传播的经验。李玮认为,流量红利正逐步减弱,跨境直播的重点应从“产品输出”转向“构建品牌,输出文化”,1905电影网也将充分发挥电影、电视剧、微短剧的“场景化+情感共鸣”特征,以高质量创意内容赋能商品,在国际传播中讲好中国故事。
无忧传媒党总支书记、副总裁瞿涛介绍了无忧传媒在达人出海方面的探索。他说,无忧传媒通过达人“请进来” 和 “走出去” 两种模式进行内容出海和电商业务拓展,取得了很好的商业收益。在他看来,未来的发展重点将落在“本地化”和供应链的完善上,通过场景化呈现中国制造的文化内涵,让直播电商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柔性载体。
魏党军指出,随着直播电商进入全球化 3.0 时代,跨境直播需构建起从生产端、传播端到消费端的直连通道,让中国的优质商品可以更直接地推向国际市场,同时也将中国制造的文化价值传递给全球消费者。
现场,“网络主播综合评价项目”、“直播新力量·公益助播春天行 网络直播赋能计划”也正式发布,合力助推网络直播行业构建良性生态,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