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新闻3月31日讯(记者 祁和忠 敖玉连)在《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一路上降妖伏魔,最终修成正果。而在投资理财的世界里,投资者们也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诱惑和陷阱,需要拥有一双“火眼金睛”来辨别是非,避免被“妖基”所迷惑。
近期,在标普500指数基金的领域里,就出现了一只妖里妖气的“妖基”——国泰基金公司管理的标普500ETF(代码:159612.SZ)。
上周五(3月28日),标普500指数下跌1.97%,南方、华夏等其他三只标普500ETF都小幅下跌的情况下,它却大涨3.31%。
最近几个交易日,这只ETF的表现可谓是“上蹿下跳”,日成交金额动辄二三十亿元,而其基金参考净值(IOPV)的溢价率更是达到20%甚至更高,让市场为之侧目。
国泰标普500ETF成立于2022年5月9日,目前的基金份额为3.47亿份,流通规模约为5亿多元。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只ETF的二级市场价格远远高于其单位净值呢?其实,这背后有着一系列复杂的原因。
首先,从3月3日起,由于没有外汇额度,国泰标普500ETF暂停了申购。这一举措直接导致了ETF的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之间的套利机制失效。在正常情况下,当二级市场价格高于净值时,套利者可以通过在一级市场申购基金份额,然后在二级市场卖出获利,从而压低溢价。然而,暂停申购使得这一机制无法正常运作,为资金炒作留下了空间。
一些资金趁机兴风作浪,在二级市场大肆炒作国泰标普500ETF,导致其价格大幅偏离净值。对于那些不明就里的普通投资者来说,现在以高溢价买入这只ETF,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尽管国泰基金已经连续发布风险提示,并采取了从开市至当日10:30的停牌措施,甚至还多次二度停牌至收盘,但似乎并未能有效降温市场对其的炒作。
值得注意的是,国泰基金在3月3日暂停申购的公告中,声称是为了“维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然而,事实却是,ETF暂停申购后,市场套利机制失效,反而导致二级市场投资者以高溢价买进,切身利益受到严重威胁。这种说辞显然难以自圆其说,让人不禁对其动机产生怀疑。
国泰标普500ETF的乱象也说明,建设高质量的资本市场任重道远,需要各方倍加努力,落到实处,而不能只是打嘴炮。
与国泰标普500ETF相比,南方、华夏管理的标普500ETF在二级市场的表现则要稳健得多。它们的溢价率仅在1.5%附近,且规模也大得多,并且场外有申购额度,场内外套利机制不至于完全堵死。
投资者在选择通过二级市场投资标普500ETF时,显然谨慎选择,以降低投资风险。
此外,从估值角度来看,标普500ETF跟踪的标普500指数的市盈率目前约为26倍,处于最近10年的74%分位点附近,估值明显偏高。而中证A500指数的估值则不到15倍,投资价值相对更高。
这进一步说明,当前标普500ETF的价格可能存在泡沫,投资者需要谨慎对待。
在投资理财的道路上,投资者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要被高收益的表象所迷惑。对于像国泰标普500ETF这样的“妖基”,要通过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原因和风险,运用“火眼金睛”去辨别,避免陷入不必要的风险之中。
同时,投资者也应该关注其他更具投资价值的标的,合理配置资产,以实现财富的稳健增长。只有这样,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像唐僧师徒一样,历经磨难,最终取得“真经”。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