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1月到次年1月,往往是腌腊高峰期及猪肉消费的旺季,因此猪价上涨似乎是理所当然的。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近期全国生猪价格却整体呈下跌趋势,部分地区的猪价甚至即将跌破每斤8元。面对即将到来的腌腊季,猪价为何却继续走低呢?
进入2023年第三季度末以来,生猪价格经历了连续的下滑,9月和10月的价格小幅下行,11月的开端依旧延续了这一低迷的走势。猪价的消沉,让许多上市猪企深感压力,频繁接收调研,分析成本、产能以及未来规划。线年养猪究竟能否赚钱?
关于2024年,尽管二次育肥的规模并不算庞大,但仍引起了业内的热议。根据一线的调研情况,虽然今年散户的产能去化明显,存栏数量相比往年有所减少,但二次育肥的热度却依旧高涨。这一趋势与几个因素密不可分。首先,今年生猪价格在3月份之后明显上涨,直到三季度,这也极大增强了养殖户的信心。其次,由于市场行情的不确定性以及以往亏损的心理阴影,许多养殖户选择短期投资模式,包括二次育肥和压栏、补栏仔猪等策略。
据观察,生猪价格的上涨势头持续到5月份,随后市场的信心逐步恢复,饲料价格的持续下降进一步提升了二次育肥的可行性。因此,今年的二次育肥活动也延续到了10月份,尤其是在北方地区。这样的行为无疑反映出散户群体对生猪养殖市场行情的谨慎态度,以及对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不安。毕竟,猪价的波动不仅给养殖户的利润带来了风险,也使得散户在夹缝中求生存。就算今年能够盈利,明年又是否可行,这种心理状态贯穿于普通养殖户的日常。
作为行业的佼佼者,温氏股份(300498.SZ)于近期在投资者的关系活动中公布了多项目标和数据,展现了其在行业中的强劲态势。根据温氏股份的声明,企业在基础生产管理和重大疫病防控方面的工作已全面常态化,非洲猪瘟的防控效果显著,整体养殖业处于2021年以来的最好水平,核心生产指标持续改善。到今年10月底,温氏股份的能繁母猪数量已达168万头,后备母猪数量充足。从养殖成本的角度来看,10月份该公司肉猪养殖综合成本已降至6.7元/斤,未来规划目标为2025年将综合成本控制在6.5元/斤以下。
在此背景下,温氏股份的种猪品种配套丰富,可以满足市场的不同需求,肉猪品质优异,通常售价高于同行的平均水平。此外,在10月份的16个省级养殖单位中,肉猪养殖综合成本已全部实现7.3元/斤以下,显现出温氏股份在成本控制方面的成果。
至于2025年,温氏股份对整个生猪养殖行业的前景充满了信心,持续加强基础群体的管理和生产指标的提升,以确保企业能够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面对这样的目标,养猪人也需提前布局,顺势而为,寻找适合自身的养殖方式和投资方式。
总的来说,尽管当前生猪价格表现不佳,但行业内的转变和企业目标的明确,或许会在未来为养殖户带来新的盈利机遇。2025年,养猪行业是否能迎来盈利高峰,仍待各方的共同努力以及市场的理性发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