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优秀案例】业主牵头的设计施工监理一体化数字建设模式

内容摘要  上海市浦东机场T3航站楼地下交通枢纽工程总建筑面积64万㎡,基坑面积40万㎡,计划工期为2022-2025年,深度最深约40m,建设成本约150亿。  本项目BIM技术应用以上海市浦东机场T3航站楼地下交通枢纽工程为依托,旨在形成面向空铁联运的BIM应用技术能力。  当下,各大型建筑类企业均有一定程度的数字化转型应用和成果

  上海市浦东机场T3航站楼地下交通枢纽工程总建筑面积64万㎡,基坑面积40万㎡,计划工期为2022-2025年,深度最深约40m,建设成本约150亿。

  本项目BIM技术应用以上海市浦东机场T3航站楼地下交通枢纽工程为依托,旨在形成面向空铁联运的BIM应用技术能力。

  当下,各大型建筑类企业均有一定程度的数字化转型应用和成果研发。在此背景下,由业主或某一家参建方提供一个BIM平台进行项目数字建设工作管理会带来管理细度不够和数据多次重复录入的问题。

  为此,本项目提出以管理分层和协同管理为目标的管理模式,通过数据打通和组织管理创新的方法,实现业主牵头、设计施工监理一体化的数字建设应用模式。

  (一)取消传统BIM咨询角色,建立由业主、施工咨询单位与设计单位共同组建BIM咨询联合体的组织体系,并成立实体团队。

  (二)施工需求与要素前置到设计阶段,保证BIM成果的延续性应用,形成T3项目数字建设总体策划执行文本。

  (三)基于所提出的一体化数字建设模式,在BIM平台搭建方面,建立业主牵头的“1+3+N”数字建设管理平台群体系。

  【直接经济投资节约近20亿】通过智能设计优化,建筑规模比可研上报总面积减少近10万㎡,初步设计阶段共计减少投资约5亿,施工图设计阶段,降低工程造价约10亿;优化了部分节点做法,节省造价约6700万;优化清水混凝土用量节省造价约2700万;人防设防优化节约造价2.1亿;消除传统设计阶段中的“错、漏、碰、缺”问题,提高了设计管理质量,将设计变更数量减少90%以上,节约建设成本约5000万。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