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司高妍 实习生 刘程】继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黄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实现“A+H”上市后,2月18日,赤峰吉隆黄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赤峰黄金)发布公告称,公司通过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聆讯。
今年以来,A股市场“A+H”上市热潮持续升温。截至2月20日,据大河财立方记者不完全统计,已有十余家A股企业官宣赴港上市或已递表港交所。
或成为第三家“A+H”黄金股
赤峰黄金成立于2005年,2012年借壳ST宝龙在上交所成功上市。2024年6月,赤峰黄金首次披露赴港上市计划,同年8月30日正式递交港股招股书,12月20日,赤峰黄金完成港股上市备案。今年2月18日,其通过港交所聆讯。
招股书显示,赤峰黄金拥有中国、东南亚和西非的7个矿业开发项目,包括中国境内的吉隆矿业-撰山子金矿、五龙矿业-五龙金矿、华泰矿业-红花沟金矿、锦泰矿业-溪灯坪金矿、瀚丰矿业-天宝山锌铅铜钼多金属矿,老挝的万象矿业—塞班(Sepon)金铜矿、加纳的金星瓦萨—瓦萨(Wassa)金矿。
此次赤峰黄金赴港上市计划发行不超过3.38亿股H股,募集资金将用于扩大境内外业务(包括但不限于扩建增产及勘探增储等)、收购并购及补充流动资金等。
招股书显示,赤峰黄金自2021年至2023年,黄金产量实现了33.1%的复合年增长率,高于国内主要上市黄金生产商平均增长率16.4%;在黄金资源量方面,截至2024年9月30日,赤峰黄金拥有的黄金资源量为1250万盎司;在黄金产量方面,赤峰黄金在中国黄金生产商中排名第五,2023年黄金产量为46.15万盎司。
此外,受益于近年来国内外金价上涨,赤峰黄金的业绩也得到显著提振。
财报显示,2021年至2023年,赤峰黄金营业收入快速增长,分别为37.83亿元、62.67亿元和72.21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83亿元、4.51亿元和8.04亿元。
1月20日,赤峰黄金在A股发布公告称,预计2024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7.3亿元到18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9.26亿元到9.96亿元,同比增长115.19%到123.90%。
记者从招股书中注意到,海外市场在赤峰黄金的布局中偏重。截至2024年9月30日,赤峰黄金总资产中约65.2%来自海外业务。截至2023年底,赤峰黄金海外业务分别占黄金总产量及总收入的76.9%和71.9%。但海外贵金属开采、交易往往面临着更多的外部影响因素。招股书披露,赤峰黄金海外多个公司面临着远超国内的所得税成本压力。
“A+H”热潮延续,今年多家A股企业披露赴港上市计划
事实上,赤峰黄金赴港上市只是A股公司赴港上市持续升温的一个缩影。
2月18日,三一重工发布公告称,公司目前正在筹划境外发行股份(H股)并在港交所上市事项;1月20日,格林美发布公告称,审议通过了《关于授权公司管理层启动公司境外发行股份(H 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相关筹备工作的议案》;1月17日,和辉光电发布公告称,审议通过了《关于授权公司管理层启动公司境外发行股份(H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相关筹备工作的议案》。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除上述三家企业外,2025年以来还有南华期货、先导智能、中伟股份、杰华特等多家A股企业首次官宣赴港上市。同时,还有宁德时代、海天味业、恒瑞医药、均胜电子等多家A股企业向港股提交了招股说明书,加速推进港股上市。
另外,记者发现,不少A股企业在招股书中表示,计划在港交所募资推进公司国际化水平,助力公司国际化业务,实现可持续发展。如均胜电子在港交所提交的招股书中表示,募资计划用于包括智能驾驶、智能网联以及功率电子解决方案等新一代汽车智能解决方案的研发与商业化,以及提高生产制造能力、优化供应链管理外;还将用于增强公司海外业务拓展能力,以及对高阶自动驾驶、新能源管理、汽车+AI、Robotaxi、车路云一体化等领域的投资及并购等用途。
自去年以来,在政策支持、市场环境变化和企业需求等因素的作用下,A股上市公司赴港上市持续升温。
“从企业角度看,赴港上市是着眼于全球市场的战略选择,不仅可以拓宽融资渠道,获取更丰富的资金来源,满足企业战略扩张、技术研发等需求,而且有助于提升企业国际知名度和品牌形象,吸引国际资本,推进全球化战略,提升企业国际化管理水平。”2月20日,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在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表示,政策层面也有支持,自去年以来证监会等部门多次表示保持境外融资渠道畅通,同时,香港证监会与香港联交所优化新股上市申请审批流程,形成了多层面有利于A股上市企业赴港上市的资本市场环境。
此外,在宋向清看来,港股与A股的估值差距收窄,港股市场制度灵活,上市程序相对便捷,上市时间周期短,对企业的吸引力增强。与此同时,拟赴港上市的企业多集中在科技、医药健康、新能源等领域,这些行业成长性和创新性高,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赴港上市可助力行业发展,加速产业升级和国际化布局。
“不过,由于香港和内地在法律体系、规则流程、城市文化和市场环境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因此,企业赴港上市过程中需注意财务标准、公司治理、监管机制、市场与估值等方面内容,并做好应对市场波动的准备,加强公司的风险管理。”宋向清说。
责编:李文玉 | 审校:陈筱娟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