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谈论“老龄化”时,脑海中往往浮现出白发苍苍、步履蹒跚的刻板形象。然而,3.1亿老年人这一数字背后,隐含着一个庞大且多面的社会群体。他们既是受慢性病困扰的脆弱人群,也是消费力惊人的“新中产”;他们是传统养老模式的坚守者,也是互联网中的弄潮人。这种多元特征,正在重塑中国社会的经济逻辑。
中国老年人口的庞大规模与增长速率,堪称人类历史罕见。截至2024年底,60岁以上人口达到3.1亿,占总人口22%。这相当于美国总人口的90%,或英法德三国人口的总和。
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度”,是法国的5倍以上。中国2000年65岁以上人口占比7%,2021年达14.2%,中国仅用21年完成这一进程。相比之下法国从老龄化社会(1865年,10%)到深度老龄化社会(1979年,14%)用了约114年。
按此趋势,2050年中国60岁老年人口或将突破5亿,相当于当下欧盟总人口。这种超车式老龄化,既源于人均寿命延长,也受独生子女政策影响,当“80、90后”独生子女开始赡养父母,421家庭结构的养老压力已逼近临界点。
我国老年人的经济状况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根据《第五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基本数据公报》显示,在经济状况方面,老年人年人均收入达到32027.4元,但城乡差距显著,城镇老年人年人均收入几乎是农村老年人的三倍多。具体来看(见图1),2021年城镇老年人年人均收入47270.8元,年人均收入中位数28800元;农村老年人年人均收入14105.4元,年人均收入中位数5640元。
与此同时,中国老人的消费能力正在悄然升级。据中国铁道旅行社集团数据,截止2024年7月,京津冀旅游专列自开行以来,共搭载10万余人次出游,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旅客约占75%。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中国网民数量达到近11亿,60岁及以上老年网民达1.57亿人,老年网民网络购物使用率为69.8%。这种“未富先老”与“消费升级”并存的矛盾现象,迫切要求市场提供从普惠到高端的全谱系服务。
新一代老年人正在颠覆传统认知。随着“60后”“70后”逐步退休,我国迎来首批“互联网原住民”老年群体。2022年10月,复旦大学课题组发布《中老年人用网情况及网络素养调研报告》结果显示,多数中老年网民使用互联网和抖音的频率较高,但每天使用时间相对克制,偏好“每日少量多次”的用网模式。在杭州,老年电竞战队“十步杀”战队成员平均年龄61岁,主攻《永劫无间》武侠生存类游戏;抖音平台上,“时尚奶奶团”以旗袍走秀视频圈粉千万,76岁模特奶奶霸屏电商平台。这些“新老人”拒绝被定义,组团报名老年大学油画课,自驾房车环游中国,甚至成为美妆博主教年轻人化妆。银发群体的“逆生长”,正在改写消费市场的游戏规则。
中国老年人口的区域分布也呈现出一定的失衡现象。东北三省的老龄化率已经超过25%。网友们纷纷调侃“鹤岗一套房不如北上广一张养老床”。
在广东、浙江等外来务工大省,随着大量年轻人涌入城市,如何为他们的异地父母提供养老保障也成为了难题。截至2023年,深圳市60岁及以上的常住老年人口已达到138.29万,其中户籍老年人口为48.46万,非深圳户籍老年人口为89.83万。在这将近90万的老年人中,多数是随子女迁居的“候鸟老人”。当“何处养老?”成为家庭选择题时,背后折射的正是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未竟之题。
在老龄化的浪潮中,我国老年人不仅是被关注的人群,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面对这一庞大且多元的长者群体,如何提供更精准的服务与保障,不仅仅是市场的机遇,更是社会的责任。
和伊康养专注于康养产业的专业研究与运营实践,携手各级政府机构、产业联盟、行业协会,链接和君平台化资源,定期发布行业白皮书、蓝皮书等报告,深入一线为各类企业、机构、社会团体、从业人员,提供康养产业政策与发展趋势研究、项目战略规划与落地执行、商业模式创新设计与优化提升、品牌提升与营销推广、运营管理服务、投融资平台搭建、人才培养等一站式解决方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