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04日 18:32:14
底部的反复突破,反复过山车,意欲何为?
很多股民在市场多年,搞不明白为什么底部向上时庄家老是假突破?
为什么总是在一个区间反复折腾。
底部的反复突破是反复积蓄力量;高位的反复横盘,是买方耗尽了力量。
底部的反复突破就如同打游戏的时候。一个关卡特别难,怎么打都过不去,死了一次又一次。但就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慢慢摸到了窍门,一下子就通关了,然后满心欢喜地进入下一关。(打游戏死了一次又一次,就是反复突破的过程,反复重来,最终进入下一关)
一个项目方案改了又改,修了又修,但最终顺利通过方案;(这里的改了又改修了又修就是反复突破失败,最终真突破)
就像考试,周考,月考,模拟考老是不及格,反复刷题,总结复习。到了正式考试,居然通过了;前面都是假突破,后面才是真突破;
安吉拉讲一个真假突破,讲一遍,听不懂,讲两遍,感觉还是模糊,听了一遍又一遍,脑子还是一团浆糊。但不知道哪天,突然就开窍了,一下子就懂了。这就是突破,就像在黑暗的隧道里走了很久,终于看到了出口的光。前面听不懂或一知半解时是假突破,后面真的开窍这是真突破;
小张在一家广告公司做创意策划,最近接到一个重要项目,客户要求极高且时间紧迫。一开始,小张绞尽脑汁想出的几个方案,都被客户无情驳回。看着同事们的项目都顺利推进,自己却原地踏步,他心里别提多着急了。这感觉就像在爬山,刚出发就遇到陡峭的悬崖,怎么都找不到上去的路。但小张没有放弃,他开始重新审视客户的需求,收集大量同类型成功案例,每天加班到深夜研究分析。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一次又一次的修改,就像在悬崖边不断寻找可以攀爬的缝隙。终于,在第十次提交方案时,客户眼前一亮,对方案赞不绝口。那一刻,小张凭借着之前一次次失败积累的经验,成功实现了突破(就像主力遇到阻力时,突破第一次突破不上去,回原点继续酝酿,积蓄力量,再突破,第二次又被无情打回。第三次突破,好像有点希望,继续返回积蓄力量,第四次突破上去,这是真突破;
就像开发的新产品上线一直无人问津,然后改设计、换着方法推广,再修改,再推广,突然一条短视频爆火,订单暴涨(突破)—— 99%的“死磕”换1%的爆发。
底部的反复突破是反复积蓄力量,几乎所有领域的“突破”都藏在反复的“过山车曲线”里。所有肉眼可见的突破爆发,都有个“隐身扎根期”。
而高位的反复震荡之后向下,就像你用力把一个弹簧压到极限高度,这时弹簧会处于紧绷状态(高位震荡)。你不断松手又压紧,弹簧就会在你手心上下颤动(反复震荡)。但只要你突然松手(失去支撑),弹簧就会 啪 地一声重重砸在床板上(向下突破)。
商场电梯的承重极限是1吨,当载重达到990公斤时(高位),电梯会发出 滴滴 的警报声,电梯开始轻微晃动(震荡)。这时乘客们还在争论要不要继续挤进来(多空博弈),直到某个瞬间突然又挤进两个大胖子(突破临界点),电梯猛然下坠(向下破位),就像2001年A股股灾前的高位震荡行情,完美演绎了这个过程。这种形态往往意味着主力资金在高位出货,当散户接盘力量耗尽后,市场就会像失去支撑的弹簧一样坠落。
就像小朋友玩叠叠高游戏:木块一层层垒到很高时(价格高位),每次抽木块都会让塔身晃动(多空博弈,反复震荡),但暂时还能保持不倒。直到某一次抽动关键木块(失去支撑),整座塔会「轰」地一声彻底倒塌(暴跌)。
这里塔的高度就像资产价格被推升到危险高位;抽木块的晃动,就像多空双方买方卖方在高位激烈争夺,最后塔倒塌就是买方资金耗尽,获利方资金撤离后价格雪崩;
当价格被人为推高到脱离实际价值时,任何支撑都是暂时的。就像吹到极限的气球,表面看还能维持形状,其实一根头发丝就能让它爆裂。#英伟达大跌超8%##美股##a股#